当前位置:
新闻详情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湘潭市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纪实

时间:2022-06-14

将创新进行到底

——湘潭市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纪实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超

全市上下要提升政治站位,扛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使命责任,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战略引领发展全局,全面‘闯创干’,奋力跑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湘潭‘加速度’。”在全市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动员暨科技创新大会上,市委书记刘志仁向全市领导干部发出了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号召。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开拓创新。成功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之后,湘潭如何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继续“闯创干”?

将创新进行到底,是不二选择。

在先行试水中把握发展先机

“如果说过去是‘小打小闹’,那么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走上高速发展的康庄大道了。”6月8日,谈起企业的发展,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乐信心满满。

近几年,宏大真空在全国声名鹊起。人们在好奇它的成长经验之时,更钦佩企业勇于创新的魄力和胆识。在国内外市场萎缩、效益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宏大真空不仅实现逆势增长,而且在试水新领域方面一马当先。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宏大真空从一个小作坊成长为所向披靡的“小巨人”?又是什么让它不断拿下一个个“卡脖子”技术,并最终以“隐形冠军”身份领跑行业?

是科技创新!

黄乐告诉我们,在企业30多年发展历程中,“创新”是他们最舍得投入的领域。这两年,宏大真空R&D经费(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0%以上,去年达到4125万元。

“由于真空镀膜技术涉及的学科广、人才少,我们每年都会拿出重金招贤纳才,同时加快与国内各大院校、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黄乐说,在优越环境和优厚待遇双重刺激下,宏大真空汇集了诸多行业精英,企业成功开发出多个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或打破国外垄断。

“科技创新不但为企业发展装上了新引擎,也为湘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放眼四周,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那些持续技术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科技企业,一般都生存较好,甚至逆势上扬。

在湘潭,科技的力量正让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破茧”焕新。截至目前,湘潭有高新技术企业64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3%。

企业创新热情不断迸发,得益于湘潭市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深化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让企业创新“底子”厚“底气”足。

在破解难题中形成领先优势

湘潭市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布局的重点工业城市,工业体系完备,工业基础雄厚。随着传统发展动力减弱,湘潭市面临越来越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和外界竞争压力。在此背景下,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势在必行。

“有优势的放大优势,没优势的创造优势,新机制、新政策、新环境、新技术一起发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全新出击。”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位负责人说的,是方法论,更是战略观。

全新出击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立足于湘潭发展实际的创新之举。一方面,湘潭市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在全省率先推出一些创新举措;另一方面,在一些“短板”领域,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集中攻克“卡脖子”难题,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短短几年时间,湘潭市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湘潭大学研发的智能化改造的群枕式长钢轨铺轨机组,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等前沿技术,解决铁路铺轨施工两大难题;湖南科技大学领衔研发的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二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等,都用到华菱线缆研发生产的特种电缆;湘电动力有限公司研制出国内轨道交通行业首台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飞轮储能装置;我国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船“珠海云”号所用钢板,全部来自湘钢……

“湘潭智造”为一个个超级工程、“国之重器”贡献力量。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湘潭市坚持科创资金、科研经费向主导优势产业倾斜,每年有10个以上科技项目入选省科技重点项目。同时,通过“揭榜挂帅”“智造莲城”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路演等机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培育了3D打印、特种机器人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以科技之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之际,也在悄然间实现了“借梯登高”。

在发奋创新中积蓄发展动能

今年1月,湘潭成功入围新一轮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本轮全省唯一获批的市州。在随后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贺波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以更强的定力促创新、抓落实,把科技创新这个“国之大者”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全市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高地。

号角声声,催人奋进。

今年以来,湘潭市先后出台《湘潭市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湘潭市推进<湖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实施办法>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并在全省率先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为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为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总体安排部署,湘潭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将重点实施创新载体建设工程、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工程、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工程、创新区域合作工程、创新生态优化工程、创新赋能惠民工程等“八项工程”。

“科技创新的角色越来越关键,担当的分量越来越重。”这位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市科技部门将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总揽,突出抓核心关键指标、科技深度融合、重大平台建设和科技服务体系,充分激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主体作用,咬定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目标共同发力,坚定不移将创新进行到底!




主办单位:中共湘潭市委组织部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12868号-1

文明城市人民建
文明城市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