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参观湘潭市规划馆垃圾分类展厅。(记者 陈旭东 摄)
垃圾分类,“分”出绿色未来
——湘潭市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纪实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珊 实习生 何林雁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近年来,湘潭市启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置,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新名片。如今的莲城,大街小巷、单位机关、学校工厂到处是浓厚的垃圾分类的宣传氛围,垃圾分类理念已深入千家万户。
样板示范:小社区带动大片区
许多单位、社区都设置了垃圾分类小屋,图为城市执法局食堂工作人员在垃圾分类小屋进行对垃圾进行分类。(记者 陈旭东 摄)
在岳塘区五里堆街道五里堆社区的长房小区南门,有一个样子新奇又十分有趣的垃圾回收驿站,居民们称它为“垃圾回收神器”。手机轻轻一扫,“神器”打开,吞食垃圾,自动称重,积累环保积分。一位居民把废旧纸盒放到回收驿站后,平台上马上显示称重数及积分数。“积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洗发水、洗衣液、牙膏、牙刷、胶带等日用品。”这位住户表示,自从有了垃圾回收驿站,家人都自动将家中的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投入回收驿站。
在这个小区北门,设有一个“垃圾分类展示亭”,相当于一个小小的垃圾分类知识展厅。“啊,原来干电池是其他垃圾啊,我以为是有害垃圾呢。”有居民惊叹,“是的,这是一个容易犯错的误区,像充电电池、锂电池才是有害垃圾,要放入红色桶中。”一旁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和宣讲员正拿着宣传资料,一边讲解一边指导,这种你问我答的方式就给居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作为湘潭市示范片区之一的五里堆街道, 除打造垃圾分类示范样板小区外,还在辖区内设立了火炬北路为示范路,路上的17家门店全部按规定放置了分类桶,店员兼任督导员。
这只是湘潭市打造示范片区的一个缩影。根据《湘潭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自2020年10月湘潭市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实现了城区公共机构、公共场所全覆盖,推进了主城区8个街道、园区管委会4个社区、湘潭县2个社区的示范片区建设。2022年,在省级目标的基础上,湘潭市重点推进岳塘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雨湖区2个街道,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各1个街道,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各1个镇或街道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创建湘潭标杆,逐步复制推广。各城区政府、园区和示范区管委会紧紧依托街道、社区、物业企业等基层力量,制定示范片区建设方案,以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示范小区为基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逐步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创意文化:小物件传播大道理
走入湖湘公园,让人流连忘返的不仅仅是公园的绿意盎然,还有那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模型、色彩鲜艳的环保桌椅,以及妙趣横生的游戏场地……雄赳赳的公鸡是使用废旧轮胎制作的,还配有废旧木材和钢材造型,涂上鲜艳的色彩,就成了园内网红打卡点。园内的游廊边有4个黄色坐垫的沙发,坐上去舒适有弹性,这也是用废旧轮胎做成的。游园内还有一些供游人休息的圆桌、板凳,均是以回收垃圾为原料制作而成,既实用又有观赏性。在炎热的夏日,一件件用分类回收垃圾制作的新奇作品,一幅幅垃圾分类的知识图片引得游人驻足停留。这就是2021年开始,湘潭市着力打造的湖湘、白石两个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利用周末时间,志愿者在湖湘公园内向市民分发《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大家一边欣赏这些有趣的公园小品,一边听着垃圾分类志愿者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这座精心打造的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又成了环保志愿者们一个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宣传阵地。
如何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更为直观形象地了解垃圾分类,如何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滴水湖学校就将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融入书本、课堂、活动以及校园的各个角落,绘制了垃圾分类课本,定制了每月垃圾分类的课程,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垃圾分类知识。
除此之外,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在全市各类公共场所、沿街小巷和小区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组织各城区(园区)垃分办、各成员单位人员培训,进一步提升湘潭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管理能力。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74余次,开展培训154次,累计入户宣传居民户数19.43万户,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公益活动498余次,参与志愿者人数8074余人,发放宣传资料97683余份。
率先垂范:“小”机关引领大社会
居民在小区将分类好的垃圾分别投放。(记者 陈旭东 摄)
“看到游客垃圾投放不正确,我们及时纠正;遇到游客咨询垃圾分类,我们及时解答。”在湘潭党史馆、博物馆、规划馆(简称“三馆”)展示区,保洁队长许敏同时兼任了垃圾分类桶边督导员一职,她告诉我们,除保洁人员之外,负责三馆维护的深圳城建物业公司91位工作人员每月都坚持开展垃圾分类业务培训。在三馆办公楼一楼侧厅,在市机关事务局的指导下还有一个220平方米的垃圾分类专题展厅,可供参观学习。
纵观全市多家机关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减少办公用纸数量,坚持双面打印,各办公室尽量减少纸杯使用,在2020年11月初已经达到垃圾分类桶全局公共区域全覆盖,覆盖率达到100%,厨余垃圾100%回收。市林业局办公楼内,局机关48个办公室每周开展垃圾分类评比打分,并在宣传栏内公示;一楼设置专门的有害垃圾投放箱;过道、洗漱间、办公室内,整齐划一的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图解等随时可对照学习。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共机构创建垃圾分类品牌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2022年初制定《深入开展全市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湘潭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宣传手册》,全市526家公共机构均按要求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投放全覆盖;打造了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等一批垃圾分类示范典型,特别是智慧食堂样板,使餐厨垃圾较传统供餐模式减少了60%以上。
点评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是“大事”,它既顺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是创新社会治理,形成文明新风尚的重要途径,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社会文明水平,彰显了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单位、企业等发挥统筹引领作用,也需要居委会、志愿者、行业机构等密切配合和主动参与。作为一场对全民生活理念进行重塑的“习惯革命”,要从解决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开始,再到引导居民准确投放,倡导居民将垃圾分类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真正实现“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
主办单位:中共湘潭市委组织部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128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