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新的“冲锋号”
——2024年湘潭科技创新工作要点解读
全媒体记者 王超
全面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湘潭有一揽子举措。4月7日,我们从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暨创新提升行动推进会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和科技创新“133”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8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9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驻潭高校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在本土转化占比超过50%。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标志性工程建设
近年来,我市立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五大标志性工程”,围绕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战略定位,深入实施“智造谷”六大行动,“智造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等科技创新指标实现较大增长,成为全市科技创新主引擎。
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实施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潭“智造谷”提质升级行动计划,在科技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科技金融等方面强化机制创新,力争“智造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5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40亿元,跻身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10项以上。大力推进湘江科学城湘潭片区建设,以兴隆湖创新中心为依托,围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产业创新中心或创新研究院,加快建设湘潭北斗研究院、中南大学雨湖成果转化基地以及湖南裕能、电化产投集团等企业研发总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储能材料研究院。
深入对接“4+4科创工程”,谋划布局建设潇湘实验室(湘潭),推动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参与湘江实验室建设,推动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湖南健康产业园参与芙蓉实验室建设,加快湘江实验室湘潭区域创新中心、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湘潭分中心建设。依托湘江科学城,与中南大学、驻潭高校协同打造湘潭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力争建设中试基地3家以上。实施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打造湘潭市数字经济孵化基地,加快韶山红色文化数字产品开发,推进昭山国家文化产业园建成文旅新业态的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传播中心。
强化科技支撑引领——
实施科技创新“一行动一计划”
快人一步,方能抢占发展先机;积极作为,才能赢得发展主动。
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我市将打出一套“组合拳”。作为这套“组合拳”的重要内容,《湘潭市创新提升行动“促引领 兴产业”工作方案》和《湘潭市推动科技创新“133”行动计划(2023—2025)》都已出台实施。其中,新近出炉的《湘潭市创新提升行动“促引领 兴产业”工作方案》就明确,从标志性工程提速、平台能级提档、科研攻关提能、人才支撑提质、成果转化提效、创新生态提优等六方面着手,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2项以上,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
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新质生产力”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词。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加强科技创新。
“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以科技创新引领湘潭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今年科技战线将从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平台支撑三方面发力,全力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和培育工作,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领军型企业”培育体系。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项目“裂变”,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优质科技型企业。支持科技园区、民间资本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强化初创型科技企业孵化能力。
同时,谋划布局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围绕产业重大共性技术难题,持续推进“深远海超大功率直驱永磁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技术项目”等建设,强化深海、深空、“两新三电”领域科技攻关,力争在碳基纳米芯片、深海勘探等领域取得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在高端数字机床、医疗器械、真空镀膜装备、特种钢材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国产化替代”技术。
此外,我市还将培育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优化省级创新平台领域和区域布局,推进现有市级创新平台提质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省级创新平台。
“架桥铺路”让成果“落地生金”——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着力营造主体协同互动、要素顺畅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的良好创新环境,今年我市将加速科技体制改革,将改革向关键、纵深、系统领域推进。
围绕成果转化这个核心,健全完善企业需求库、高校成果库、政府政策库,企业家、高校专家、政府管家“三库三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我市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力争全年新承接转化高校技术合同100项以上,驻潭高校技术合同本市成交额提高15%。组织实施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揭榜挂帅”项目和“智造莲城”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推进《湘潭市科技成果转化就近就地转化条例》立法和实施,为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围绕企业发展这个重心,加强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湘潭分市场建设,新建1个省级工作站,力争实现县(市)区省级工作站全覆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新建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支持重点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申报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至2家。协同建设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深化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力争今年全市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达到15亿元以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突破5亿元。
围绕科技人才这个焦点,一方面深化科技人才引育机制,确保创新人才和团队数量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开展科技人才类项目经费包干制,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经费最高可按20%对个人生活进行补助。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择优支持培育10个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突出的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主办单位:中共湘潭市委组织部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128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