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发展献良策 凝心聚力绘蓝图
住潭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省政府工作报告
湘潭在线1月20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符瑶)连日来,住潭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经济发展、长株潭都市圈、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下一步将把报告精神贯彻落实好,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是最大的实事。经济发展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代表们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打造“三个高地”集聚创新要素,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着力抢占发展制高点。这意味着湖南全力培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进入重要时期。
谭新乔代表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发展新能源产业过程中,对本土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企业予以优先考虑,出台相关政策招优引强,实现新能源产业上中下游有效衔接贯通。
“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我省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定。”杨真平委员建议,加快产业发展,要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全力打通水运通道,不断激活港口经济,实现水运跨越式发展。港口建设要有总体机制,推动港口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同时构建航空、高铁、高速、水运立体交通新格局,进一步完善绿色高效运输体系,努力承接粤港澳经济区产业转移。
“重视数字经济在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产业韧性。”程刚代表建议,利用产业链行业龙头地位优势,联合运营商等多方公司,推进建设行业产业大脑,助力行业企业协同创新。
陈重新委员建议,组建工作专班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在现有政策基础上,针对企业如何入规、登高、上市建立长效的培育、支持体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
省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不懈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促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乡村振兴,备受关注。省人大代表们踊跃发言,一致认为,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
乡村振兴工作,要落得实而又实。彭水平代表建议,省市尽快出台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细则,重点解决乡村振兴中政策到哪里找、钱从哪里来、人才到哪里招的问题。她建议,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减少行政手段对农作物种植面积的非科学干预,做好稳面积、稳价格等工作,省有关部门要探索出台一次性生产资料补贴政策,补贴精准直达实际粮食种植户。
卢玉恩委员建议,对于少数果树种在耕地的情况,要专门研究对策,出台补偿相关措施,既保护“果盘子”,又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符利辉代表建议,摸清乡村振兴中农产品初加工的品种及范围,制定合理的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收费标准,出台乡村振兴农产品生产、初加工用电文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长株潭都市圈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一核两副三带四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增强区域发展整体实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引领带动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这在代表中引发热烈讨论。
陈献忠代表说,目前长株潭城际铁路已开通运营,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也正在建设中,但湘潭至株洲之间的轨道暂未贯通,建议加快推动湘潭北—湘潭站—株洲西城际轨道的前期工作,真正实现“零换乘”,打造“轨道上的长株潭”。王细玲代表也建议,进一步完善长株潭城铁“公交化”运营,实现长株潭一体化“半小时通勤交通”。
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是形势所需。成戊平委员建议,要统筹安排长株潭都市圈的专业市场转移工作,合理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及已建成的专业市场,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
朱修林代表建议,注重产业、项目、人才、科教等要素联动联通,打破行政壁垒限制,挖掘县域发展潜力,以城乡融合推动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走深走实。
关键词:民生改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省人大代表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肖志良代表说,在湘潭市民办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规模占比高、规模扩充过快等问题相伴而生。建议省里在教职工编制、财政资金等方面给予湘潭支持,以有效措施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他还建议,重视农村养老院扩容提质,为农村老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陈重新委员建议,重点抓好特殊群体健康保护、城乡低保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等民生实事项目,制定相关政策标准,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经常是舆论焦点、社会痛点、治理难点,受到社会普遍关注。陈晓代表建议,我省立法制定《湖南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着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养成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主办单位:中共湘潭市委组织部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128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