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牌”演绎“大精彩”
——看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讲的湘潭实践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静
率先在全省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垂范,学出忠诚与担当;“草根名嘴”进村社,党史故事“振翅飞”;“湘潭红·正青春——星火传承耀百年”微宣讲,将红色火种播进青少年心中;“党史故事小舞台”,用家门口的红色资源传播大道理……
在“走在前列、树立标杆、引领风尚”的目标指引下,伟人故里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宣讲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辉煌故事“飞入群众百姓家”。
率先在全省举办读书班
——“关键少数”学出大担当
湘潭“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赓续红色血脉,打造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班”,率先垂范学,以学促用、学用结合,学出忠诚、学出担当。
以上率下学。湘潭率先在全省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先后安排个人自学、专家辅导学、深入一线学、专题研讨学、读书分享学、观看微纪录片学等,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成效明显。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做到“六个一”:即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提交一篇理论文章、开展一次实地调研、宣讲一场专题党课、参加一次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解决一批群众实事。
创新方式学。2021年4月20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走进韶山灌区陈列馆,从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学,领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韶灌精神”;考察湘乡市东郊乡浒洲村湘中惠农蔬菜种植基地,从现在乡村巨变的实践中学,增强乡村振兴信心。在浒洲村村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研讨,激发和凝聚建设现代化新湘潭的强大精神力量。“示范班”先后赴韶山、韶山灌区等地开展现场体验沉浸式学习,通过观、忆、悟、感、谈等方式,达到对照先进先辈、反观自身差距,进而达到触及灵魂、淬炼党性、检阅忠诚的目的。
结合实践学。“示范班”把学习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企业厂矿,直插基层一线、深入发展前沿,在火热的学习与实践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回应企业发展诉求,推进项目清单的落实,提升办实事的实效。
分众分类学。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受众开展宣讲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广覆盖、更入心。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市委组建市委宣讲团深入各县市区(园区)、市直单位开展专题宣讲156场,宣讲覆盖面广、感染力强、效果好。
“村社课堂”
——小课堂彰显大情怀
湘潭有21万余名党员,党的基层组织9300余个。60岁以上老党员7万余人,绝大部分在社区、村镇。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在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具有湘潭特色的“村社课堂”以五彩斑斓的形式,在全市各地“遍地开花”。
“五每”模式,便是岳塘区宝塔街道长塘社区党史学习教育“村社课堂”的新探索。“五每”,即每天下午6时,在党总支微信群学习5道党史知识题;每周五下午4时30分,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党史学习半小时;每周六上午10时,社区工作人员以“长塘人话党史”为主题,在朋友圈、微信群分享一种伟大精神或一个党史小故事;每个支委成员、年轻党员分享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每个党员公开承诺“我为群众办实事”一件。
“党史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中。我们开设‘村社课堂’,就是希望不断丰富学习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长塘社区党总支书记刘银艳说。在公开承诺“我为群众办实事”环节,党员们争先恐后踊跃行动起来:成富英承诺组织本支部党员对辖区内的“三无”小区进行卫生大清扫;王娟承诺为社区居民进行义诊;罗欢承诺协调解决小区污水井盖缺失等民生问题……“小课堂”传播了“真善美”,更挑起了“大担当”,彰显了民生“大情怀”。
从室内到户外、从无声到有声、从书本到实践,一个个各富特色的“村社课堂”如雨后春笋,在湘潭破土而出:岳塘区霞光社区以“凉亭微党课”的形式把党史学习教育带到社区党员群众身边;湘潭县石桥村将“村社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宣讲党史知识,为种植大户抛秧30余亩……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村社课堂”,成为干群纷纷点赞的党史学习教育新载体。
“湘潭红·正青春——星火传承耀百年”
——小火种饱含大志向
2021年5月12日,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湘潭红·正青春——星火传承耀百年”宣讲活动在火炬学校举行。省委巡回指导组成员、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火炬学校100多名师生一起,听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未来道路。
火炬学校前身是霞城书院,周恩来等革命先辈曾在此留下光辉足迹。在这个特别的地方组织宣讲课堂,一群特殊的“70、80、90后”对话“60、70、80后”——在医疗岗位工作了53年的全国劳模、76岁的党员周仕钧,与“70后”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赵建成一起,回顾各自坚守一线岗位的经历;93岁的湘钢第一批建设者周静安,与“60后”党员、全国劳模、兵器大国工匠罗军,谈起了大国工匠精神;87岁的一等战斗英雄、抗美援朝老兵尚瑞尧,与“80后”党员、曾荣立公安部个人一等功的民警刘骁锋,誓言永远保家卫国。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湘潭市以共青团员和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采取精品思政课课堂学、红色地标实践学、免费阅读自主学、“党史故事我来讲”互动学、情景演出体验学等方式,打造“湘潭红·正青春——星火传承耀百年”微宣讲品牌。“爷爷奶奶们讲的故事非常感人。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火炬学校学生朱泓瑞说。播种在青少年心中的红色火种,饱含栋梁之志,更加温润耀眼。
“党史故事小舞台”
——小舞台传播大道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韶山拉开“党史故事小舞台”的大幕,一支由党员、团员、中小学生和志愿者组成的宣讲团成了讲党史故事的主人公。“首批报名宣讲的志愿者就有170多人。上台者积极,听者也非常踊跃,有许多游客还直接现场‘点故事听’。”韶山市委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庞新梅说,小小党史故事舞台成了红色教育的热门“打卡地”。
历史的馈赠,给湘潭留下丰厚的红色文化遗产,仅红色资源遗存就有300余处。湘潭用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用活书本上的红色故事,以游客、流动人员为主要对象,在“五区”(即景区、街区、园区、厂区、校区)灵活设置宣讲基地,打造“党史故事小舞台”。以本土英雄模范优秀事迹、地方党史、脱贫攻坚、防疫抗疫等为宣讲内容,把“我们想讲的”变成“群众想听的”,把“百姓想听的”融进“我们要讲的”,让党员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悟得透”。
在湘乡市东山学校,讲解员深情讲述少年毛泽东在东山学校入学、求学和成长的故事;在彭德怀纪念馆,《冰雕连的故事》给游客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在雨湖区金庭学校,抗美援朝夫妻老兵田开蓥、叶慕兰与孩子们追忆往昔。“小舞台”还被搬上城市公交,乘客在公交车厢里学习党史小故事,党史学习教育随车渐渐远行……
湘潭的“党史故事小舞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故事的人讲故事,用接地气的方言土话拉近人,用身边的鲜活事实取信人,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
主办单位:中共湘潭市委组织部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128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