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未来五年湘潭市教育事业发展展望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中华 通讯员 黄文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风鹏正举,扬帆启航,湘潭市教育事业将获得怎样的发展?日前,《湘潭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学校更多、教师更强、质量更优……《规划》为我们描绘了“十四五”期间湘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美好蓝图。
学校更多
为了回应城乡居民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关切,未来五年湘潭市将兴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和学校,为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提供更多优质学位。
新建、改(扩)建80所公办幼儿园,确保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到2025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
继2021年湘大附属实验学校、韶山学校新校区、湘潭县石潭芙蓉学校、九华风车坪雅爱小学、湖南师大附属九华步步高小学、湘潭县天易中学建成投入使用,“十四五”期间,湘潭市将新建义务教育学校22所,切实解决学校布局与城市建设不匹配、公办民办教育比例不协调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新建学校的同时,湘潭市还将整合湘潭教育学院、湘潭开放大学资源,争创“湘潭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支持湘潭技师学院争创“湘潭技师职业学院”。编制《湘潭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21-2025年)》,优化中小学布局。采取“撤、并、转、建”等方式,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或办学点整合调整、挖潜扩容、提质增效,并对中心城区120多所学校进行改扩建。
根据新高考改革需要,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支持县(市)区建设优质特色高中,鼓励普通高中实现多样化发展。对标国家中职“双优工程”,提升公办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到2025年,全市所有中职学校达到《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管理办法》设置标准,建成1至2所国家优质中职学校。扩大特殊教育办学规模,50%以上的随班就读普通学校配置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县市区(园区)社区学院建设覆盖率达到100%,社区学校建设覆盖率达到80%。
教师更强
好学校需要好教师,好教师打造好学校。“十四五”期间,湘潭市将采取多项举措,打造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战斗力强的教师队伍。
广开渠道聘英才。根据《规划》,省示范性高中根据招聘计划可在教育部直属示范院校直接招聘教师;落实“县管校聘”机制,教育部门根据岗位总数及结构比例负责区域内教师岗位;扩大基层评聘自主权,落实基层教师职称改革制度……多管齐下切实解决教师编制瓶颈,通过提高薪酬待遇等多种方式确保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努力补齐乡村教育师资短板。增加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每年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在500人以上,将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作为乡村教师补充的主渠道。为了吸引、留住更多有志青年扎根乡村教育,实施基层中小学岗位乡村教师职称制度和资深乡村教师职称制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累计满30年的男教师、满25年的女教师,按程序参评资深乡村教师。
加大培训力度。《规划》明确提出,市、县(市)区按不低于中小学、幼儿园和中职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1.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将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的引领作用,把湘潭市教科院和湘潭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为全市各学科优秀人才聚集地。建设好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统筹推进国、省、市、县、校五级培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到2023年,“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
质量更优
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普通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化、职业教育专业化、特殊教育品牌化、民办教育规范化、高等教育现代化,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折不扣落实“双减”“五育并举”等教育政策,“十四五”期间,湘潭市将采取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等多种措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湘潭教育品牌,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十四五”期间,湘潭市将通过教育大讲堂、组织教学能手与学科带头人开展名师示范课、专家点评课、专家报告会,推进“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探索情景式、体验式、参与式、实践式教学方式,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雨湖区、岳塘区率先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努力构建新高考背景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在职业教育中探索开设职业技能类、知识拓展类等选修课程,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
探索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数据驱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纳入评价范围,探索部分科目机考,破“五唯”之下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规划》特别强调了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
推动信息化资源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接入率达到100%,乡镇及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到100%,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网络学习空间普及率达到100%。组建常态化应用的农村网络联校群,组建50个以上名师网络教研联盟,建立覆盖所有学科、学段的市级生成性资源库。建好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成职业教育教学专业资源库、优质精品课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提升教育信息素养水平。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开展多形式的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全面推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实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和“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一批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示范学校。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开放合作,引进国内优质学校教学资源。建成“潭教云”综合服务平台、湘潭教育城域网,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充分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教、管、学、研、培、评”数字化。
主办单位:中共湘潭市委组织部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128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