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湘潭力量”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武平
在4月12日举行的市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分别就保障粮食安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及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等方面的目标、要求和举措,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传递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湘潭力量”。
记者: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强调部署,粮食作为最基础、最关键的初级产品,今年又是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第一年,请问湘潭市作为国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陈志勇(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今年,湘潭市将以超强超常的力度扛稳扛牢粮食生产政治重任,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稳住粮食生产面积。今年湘潭市粮食播种任务254.2万亩以上,其中早稻面积90万亩。自年初以来,全市上下坚持及早谋划部署,压实责任,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县乡村和田块,增加育秧环节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共实施早稻集中育秧面积64.2万亩,为确保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奠定基础。
发展种粮大户。今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将主动联系种粮大户,督导解决粮食生产困难问题。各级农业部门将适时为种粮大户开展预约收购,开辟“绿色通道”;同时,评选一批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广泛发动种粮主体,提高种粮积极性。
做好耕地保护。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湘潭市将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并列入绩效考核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完成耕地抛荒治理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确保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抓好农田建设。今年全市将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4.78万亩,编制新一轮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建设好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区。同时,从今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提升三年行动,对服务粮食生产的重点骨干山塘进行清淤扩容增蓄,缓解影响水稻生产的短板。
着力搞好服务。系统做好农资供应、粮食生产“十代”服务、粮食储备能力建设、开设粮食生产培训课程等工作,为种粮主体提供全方位、一体化、多元化服务。
记者:去年以来,“三农”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请问今年湘潭市将采取什么措施,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冯波(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近年来,湘潭市把防返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全市3319户6804名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返贫致贫风险得到有效化解。今年,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更加精准实施动态监测。按照本年度监测标准,进一步完善自上而下排查和自下而上申报机制,缩短认定时间,提高识别的精准度和帮扶时效性。畅通行业部门数据交换渠道,推动各部门监测平台数据共享。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精准施策,防止“一兜了之”。健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是更强举措确保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现有帮扶政策不退、不减、不留空白。同时抓好帮扶政策的优化调整和分类实施,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上予以适度倾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在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上予以适度倾斜;对农村残疾、无劳动能力人口,在低保、残疾补助等各项惠残政策上予以适度倾斜,确保不让任何一人掉队。
三是更大力度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性措施,重点抓好产业发展和稳岗就业。深化产业帮扶,逐步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以“一特一辅”为重点方向,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为重点手段,以利益联结村集体经济为重点方式,持续提升帮扶产业规模和质量。扎实做好帮扶车间、劳务输出、公益岗位优化、“雨露计划”等就业帮扶措施。切实抓好易地搬迁后扶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记者: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请问今年湘潭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什么新思路、新举措?
刘良丰(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在当前建设长株潭都市圈和实施强省会战略大背景下,湘潭市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迎来了良好机遇。今年的总体思路是,市级聚力提升“两主两特”(发展粮油、畜禽两个主导产业,做优做强湘莲、蔬果茶等特色产业),县级聚焦发展“一县一特”,全力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集群。
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上发力。重点突出以沙子岭猪为特色的优质湘猪国家优势产业集群、以湘莲为特色的“湘九味”国家优势产业集群,努力抓好生态绿色食品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作,支持30个左右重点骨干企业、项目做优做强。支持一批肉食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推进生猪产业链各环节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湘莲产业园建设,支持发展湘莲特色产业,打造全国湘莲交易中心和湖南湘莲农业特色小镇,其中,湘潭县最近已成功获批湘莲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打造一批与“一县一特”相契合的“一村一品”村镇。
在农业园区建设上发力。持续推进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梯次推进国、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今年将支持新建3个左右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左右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同时,大力支持有优势的县市区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支持产业有优势的乡镇争创国省农业产业强镇和农业特色小镇。
在品牌建设上发力。品牌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目前湘潭市有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今年将重点实施地标产品产业化行动,推动地标产品全产业链发展,逐步把小地标做成大产业。着力开展“湘潭有好米”“湘潭有好茶”“湘潭有好菜”等做优“一桌湘潭饭”宣传推介活动,支持地标农产品进商场、进餐饮、进平台。
在绿色发展上发力。大力推进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全面实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身份证”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减排固碳,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促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不断加大农膜科学使用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力度,不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主办单位:中共湘潭市委组织部
ICP备案号:湘ICP备19012868号-1